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板胡 >> 板胡前景 >> 正文 >> 正文

曲谱的尴尬

来源:板胡 时间:2022/6/19

小编的话为什么我们的戏曲总是缺少一种量化的标准呢?为什么妈妈的学生们来和妈妈学戏总是站在那里张嘴就唱,他们手里为什么没有曲谱呢?

多年来,有一件事一直让我困惑。为什么我到处都找不到京剧唱段的曲谱?有人告诉我么?

张君秋先生的儿子张学海曾经跟我说,有啊,你能买到的。我到不少大书店的音乐专柜里,翻遍了,没有。我去北京的长安剧院,那里有专门销售戏曲音乐资料的柜台,各类中国戏曲光盘都有,但是没有唱段曲谱。

我是个唱歌的,从最初学习歌唱的时候,手上永远拿着的是大大小小厚厚薄薄的曲谱,简谱的,线谱的,带伴奏的不带伴奏的,专业的业余的……

我的母亲是一位戏曲演员,对于戏曲这件事我一点儿都不陌生,因为从一出生我就开始接触它了。我不但听得懂京剧、评剧、越剧、豫剧,还听得懂各类五花八门的地方戏,陕西的秦腔、广东的粤剧,只要有字幕,就会看得津津入味。看得多了,就想唱。我能唱许多戏曲唱段,掌握不同曲调的风格一直是我的长项,总觉得这是我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我为拥有这种能力而骄傲。

后来,我学了西洋音乐,学了歌唱。眼前的舞台世界变了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脱离了戏曲,从近距离沁润变成了远远的观望,这种更客观的观察让我慢慢地发现了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戏曲总是缺少一种量化的标准呢?为什么妈妈的学生们来和妈妈学戏总是站在那里张嘴就唱,他们手里为什么没有曲谱呢?没有曲谱,他们的细微之处有误差有出入可怎么办呢?他们唯一的标准就是我妈妈的评价。他们,老师和学生都不在乎,他们根本不在乎有没有谱子。

多年前,妈妈的重要合作者、她多年的伴奏板胡演奏家徐文华先生把她的多部戏中的唱段用简谱记录整理,其中有无数的名段,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新凤霞唱腔选集》,售价一元七角。那是年的事。

这本简谱唱腔选段成为了妈妈众多学生人手一册的必需读本,经常会有学生问我妈妈:您的那本谱子还有吗?我能来一本吗?不过,我不记得这本简谱能否在书店里买得到,也许是卖过的,但那就是昙花一现。后来再版过没有,我也不知道了。只记得许多人来家里求得这一本谱子,专业的业余的都有,以帮助他们学习妈妈的唱腔,这样至少不必总是来烦我妈妈一句句地教,她们一句句地学,说实在的那也太不专业了吧?后来这些谱子还是有一些留在了家里,因而在我后来学唱妈妈的唱段的时候给了莫大的帮助。

赴美国读书的时候,在异国生活环境的围绕下,我愈发想念中国戏曲的那些优美旋律。受爸爸的影响我非常喜欢京剧的程派唱腔,一直喜欢凭印象哼唱程砚秋先生风靡一时的剧目《锁麟囊》的名段,但是学音乐出身的我早已养成拿着曲谱视唱的专业习惯,那种仅凭借耳听目染口传心授的学习方法实在是让我受不了,于是我给爸爸打电话,请他从国内的京剧院帮我找一份《锁麟囊》的唱段曲谱。过了相当一段时间,这谱子竟然就寄给我了。

那是一份两三页纸的手抄简谱,纸很薄,抄的水平还不错,清晰可见。不过我拿着它还是觉得怪怪的。普通的纸张,手抄痕迹,这真的是太业余了。如此著名的剧目唱段,难道偌大中国的首都就找不出一份印刷版的标准曲谱吗?

实在太讽刺了。

糟糕的是专业演员们也不觉得那是很必要的事情。他们在背诵了唱段之后就再也不需要读谱了。因为他们进入了一个似乎是更重要的环节:老师抠唱。“抠”就是细节的运用,而这个细节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老师教的都不一样,而那正是不同的老师引为自豪的首要元素。

这是戏曲流派的特点啊,他们说。戏曲的魅力一直都是同样唱段由不同人唱出来就是不一样,很不一样,他们不按曲谱,细节就在他们自己的嘴上。而且我告诉你,他们不能把自己的旋律公开出去,因为那样可能会被其他人“偷”了去。

我忽然明白为什么到处都难买到戏曲谱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品种被顽固套在一种陈旧的滞后概念里了。如何突破这种致命概念,应该是京剧人需要面对的首要难题吧?我感觉,如果有一天我们每个人都能轻易在任何一个书店里买到戏曲的曲谱,那时候才能谈得到普及中国戏曲进而再把它引申到世界上去。

而现在这种状况,离“普及”恐怕还太遥远。

关于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