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文译: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出征万里长的人马尚未回归。假使龙城飞将在的话,不会让外族的军马度过阴山。
欣赏:首联,互文起句,技巧非凡,时间从秦到汉到唐,空间拈出明月照边关近景景象,时空一路延伸,雄浑里含凄清,百感交集,令人浮想联翩。次句拓写,万里,极言其遥远;长征,极言征途凶残险恶;人,包含将士全体;未还,极言其旷日持久,虽说未,实际上很多人是没还,不得还,不能还,没法还,战死在沙场。明月边关自秦未变,含物是人非之意。
尾联,利用假设句,提出愿望,有一威武英勇的飞将镇守边关,就能实现理想,外族就不敢侵犯,不仅不用长征,人也能还,那时的明月边关,就是一幅和平的安居乐业景象了。
细释:本诗题在唐《才调集》为《塞上行》,宋初《文苑英华》为《塞上曲》,洪迈《万首唐人绝句》为《从军行》,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为《出塞》,明郭茂倩《乐府诗集》为《出塞》,又作杂曲歌辞盖罗缝。唐宋没有王昌龄集,直到明代才出现其诗歌的几本专辑,才逐渐定名为《出塞》。本诗为完全正宗的七绝格律诗,但在唐乐府里其音调题为盖罗缝,详见集评《升庵诗话》,难怪《唐诗三百首》将本诗纳到七言绝句后的乐府。
明月、关,乐府《横吹曲辞》里有《关山月》,《乐府解题》:关山月,伤离别也。征人思乡思家,思妇怀人怀远,都是仰望明月,浮现边关景象。
也有人把首句翻译为秦时明月秦时关,汉时明月汉时关。类似的诗句还有:云想衣裳花想容、烟笼寒水月笼沙、秦家御史汉家郎等。
龙城,一解是当年匈奴祭拜祖先处,位于今蒙古国境内;二是指卢龙城,汉右北平郡所在地,在现河北省境内。也有说与卫青、李陵有关。
飞将,《史记》:(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魏志吕布传》:(吕布)号为飞将。也聊记一笔。
龙城、飞将、阴山,《史记匈奴列传》:自马邑军后五年之秋,汉使四将军各万骑击胡关市下。将军卫青出上谷,至茏城,得胡首虏七百人。公孙贺出云中,无所得。公孙敖出代郡,为胡所败七千余人。李广出雁门,为胡所败,而匈奴生得广,广后得亡归。汉囚敖、广,敖、广赎为庶人。其冬,匈奴数入盗边,渔阳尤甚。这说明一是茏城大捷实为卫青小胜;二是李广为胡所败而被俘,侥幸亡归。
茏城飞将无论指李广还是卫青、李陵等,都不是令引以为傲的战绩。西汉时期,一直未能取得彻底击溃或威慑匈奴不敢南下的战果。据《史记》载,卫青和霍去病未曾歼灭匈奴主力。七次大战后,匈奴仍不断越边侵扰,从未实现不教胡马度阴山。而唐边疆则在阴山一带。因此,读诗别太抠字眼,诗人不是历史学家,发现不能坐实后,就把龙城、阴山解读为边境一地方,飞将也就一常胜将军既可。
清陈沆笺释王昌龄《古意》: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联系到唐朝名将王忠嗣的现实情况,原文如下,可参考。其实,任何时候都需要飞将(现代还须加飞弹),捍卫边疆。《诗比兴笺》:龙标七言绝句有塞上曲云。…此所谓一人计不用,即彼诗之龙城飞将也。其指王忠嗣乎。忠嗣身佩四节,控制万里,为国长城,数上言禄山有异志,使明皇用其言,则渔阳之祸不作。故诗叹边臣之用舍,关天下之安危也。旗亭画壁,传诵千古,但知赏其音调,亦有能言其旨趣者乎?
胡,自古舶来品前很多都有前缀词,按顺序是胡、番、西、洋。如:胡萝卜、胡椒、胡杨、京胡、板胡、胡笳;番茄、番薯、番石榴、番瓜、番人芋;西装、西服、西医、西药、西餐、西红柿、西瓜、西芹、西洋参、西葫芦;洋皂、洋油、洋烛、洋火、洋布、洋钉、洋伞、洋楼、洋车、洋葱、洋芋、洋白菜、洋姜、洋橄榄。
关于唐人七绝第一的争论,详见集评,还是《唐诗归》说得好:龙标七言绝,妙在全不说出。读未毕,而言外目前,可思可见矣,然终亦说不出。…诗但求其佳,不必问某首第一也。昔人问《三百篇》何句最佳?及《十九首》何句最佳?盖亦兴到之言,其称某句佳者,各就其意志所感,非以尽全诗也。李于鳞乃于此为唐七绝压卷,固矣哉!无论其品第当否何如?茫茫一代,绝句不啻万首,乃必欲求一首作第一,则其胸中亦梦然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