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播剧《山花》看秦腔创新
文/姚骏骊
这是一幅改革开放40年的壮丽画卷;
这是一部讲述两代秦人命运的宏大史诗;
这是一首弘扬人性真善美的温暖赞歌。
诗意的唱词,古朴的秦韵,醇厚的对白,浓郁的乡音,传递大时代小人物的家国情怀,迸发大中华真信仰的梦想求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习以为常的好多事,实际上是不准确的。如:看秦腔。看戏是一方面,重在看演员的表演、剧情、故事,但更重要的,还是听演员唱戏、唱词、唱腔,也就是要用耳朵听。
秦腔传统剧,我看了不少。如:《三滴血》《火焰驹》《王宝钏》《铡美案》《屠夫状元》《周仁回府》《苏武牧羊》《杨家将》等。古的、今的,文的、武的,悲的、喜的都有,也记住了不少秦腔名家的名字,后来也结识到了不少名角名家。
过去,没有字幕,加之各地方言差异,看戏几乎听不懂词,一旦有生角、旦角登场,稍微还好些,否则,都被铿铿锵锵、叮叮咚咚的乐器把唱词淹没了。
这,也许是年轻人不太喜欢看秦腔的原因之一。加之节奏缓慢、剧情拖沓,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相悖,故,戏曲市场一度凋敝、衰落、冷清。再因电影、电视、互联网的影响,秦腔只能在有限的空间给特定的人群表演,令人扼腕叹息。
12月3日,经过近两年呕心沥血的创作与录制,九集秦腔广播剧《山花》,在陕西广播电视台戏曲广播首播。该剧由秦腔表演艺术家焦瑞霞执导,刘戈兵、韩怀仁、陈淑玲编剧,刘戈兵、宋学斌、齐胜利作曲,陈淑玲、梁安建、雷红茹、柏海英等主演。该剧一经播出,便引起社会极大反响,经秦腔网络平台播出,更是得到数十万戏迷网友的赞誉和好评。
时隔20天后的12月23日,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与陕西广播电视台戏曲广播共同举办的现代秦腔广播剧《山花》研讨会在西安隆重召开。省秦腔艺术研究会成立于年,建会33年来,一直为传承、弘扬、创新秦腔剧种、秦腔艺术、秦腔名家、秦腔剧目、秦腔新人等方面做着不懈努力。陕西广播电视台戏曲广播多年来也一直在致力于秦腔老一代表演艺术家的保护、秦腔新人的宣传推介、秦腔剧目的创新、秦腔事业的振兴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而富有成效的工作。
由刘戈兵、韩怀仁、陈淑玲等主创的秦腔广播剧《山花》,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秦腔艺术精品。文艺界学者、戏曲界专家郭匡燮、尹维祖、张书省、张西园、石岗、曾长安、李艳秋、张臻、程长宁、姚骏骊、李倩等和秦腔表演艺术家吴德、温喜爱、马桂英、张涛等以及众多媒体人员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与会者均从不同角度对该剧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山花》编剧刘戈兵、韩怀仁、陈淑玲历时五个多月、四下基层采风、六易其稿,反复打磨,终获成功。这部秦腔广播剧的诞生,为陕西的秦腔广播剧填补了20余年的空白,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均达到了新的高度。《山花》似一缕春风,为久已冷清的秦腔剧坛和广大戏迷带来了福音。
该剧通过女主人公山花与其丈夫丁旺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间的人生奋斗历程,讴歌了农村基层共产党员知恩图报、心怀大爱的高尚情操,折射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广大农民从物质到精神境界各层面的巨大变化,是一曲彰显人间大爱、善行美德与时代辉煌的壮丽颂歌。
听完《山花》,我大致梳理出该剧成功的六大亮点:
一是故事新,未落俗套。在文革时期的八大样板戏中,主人公以高、大、全取悦观众,脱离生活。《山花》的故事来源于生活,而且主人公是农村基层女共产党员。戏名叫《山花》,主人公也叫山花,实际是一种象征。即:大山里的花,山花飘香、山花烂漫等。进一步将这个大山深处的农村女共产党员身上质朴、善良、勤劳、致富、养儿、助人等优良品质、奉献精神、家国情怀一一展现,使人们从山花和丁旺一家身上看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变化。
二是剧本新,主题鲜明。剧本是一剧之本。不管是戏曲、电影、电视,剧本是一部剧的灵魂。《山花》主题歌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家风、乡风、感恩等演绎得淋漓尽致。并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乡村能人、农民致富奔小康、改革开放四十年融合在一起,有强烈的使命感、时代感、现实感。
三是形式新,名家助阵。人们习惯欣赏秦腔舞台表演,喜欢看剧中人物扮相。《山花》主创人员用广播剧展演,迎和了时下人们无暇光顾剧场的实际。加之焦瑞霞导演,陈淑玲、韩怀仁、梁安建、雷红茹、柏海英、宗晓娟、宫廷豪、王萍、杨瑶、张朋、康亚婵等新老秦腔名家的演唱,使《山花》成为新时代秦腔的一出好剧。
四是音乐新,动人心弦。传统的秦腔音乐高吭、激越、豪迈,有时还有些聒噪。而《山花》作曲刘戈兵、宋学斌、齐胜利,以鼓、板胡、二胡、扬琴、竹笛、唢呐、笙、管子、琵琶、古筝等配器,弦律讲究、恢宏大气、悠扬婉转、起伏有度。为剧情的展开、环境的衬托、人物的唱腔起到了壮景、烘人、托志、增色的效果。虽然看不见演员表情,但在时而平静、时而铿锵、时而舒缓、时而急骤的音乐声中,浓浓的泥土气息、乡土氛围、本土元素即会迎面扑来、千回百转,荡气回肠。
五是唱腔新,声声如耳。主演陈淑玲,素有塞上凤凰之美誉。她作为编剧之一,对故事、人物、剧情等吃得透、挖得深、演得活。虽是广播剧的听唱,但隔着麦克风,听众仍然如坐在戏台下一样,能感觉到她声情并茂、投入专注的从头至尾的各个唱段。其他演员也一样,在各自的角色里人人创造、个个创新。加之台前目后所有演职人员的全力以赴、齐心协力,才有了《山花》的最终成功。
六是团队新,人尽其才。韩怀仁是文学大家、秦腔专家、教授、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会长,焦瑞霞是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秦腔导演,刘戈兵、陈淑玲既是秦腔大家、古乐专家、书法家,又是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最年轻的两位副会长。还有与他们一起上台的演员,都是近年来活跃在秦腔舞台的中青年优秀秦腔表演艺术家。这样的一流团队,使出一流水平,自然打造出了一流的剧目。
综上所述,九集现代广播剧《山花》的成功绝非偶然。从此可以看出,秦腔,只要紧扣时代脉搏、弘扬社会正气,讲好陕西故事。在剧本上创新、题材上创新、表演形式上创新,就会走向观众、走向市场、走向未来。
作者简介:
姚骏骊,资深媒体人、知名作家、青年文化学者,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楹联学会会员、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新闻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大秦岭父亲山文化研究会创始人,供职于陕西日报社,任陕西日报秦岭诗社副会长。
已发表作品多万字,自年以来,著有《跋涉者》《吹糠见米》等6部文集。
年,被陕西省文联评为“二十世纪陕西文艺散文百家”。传略被录入《百年陕西文艺经典》。
年,发表在《陕西日报》上的文章《走进路遥故里》,被清涧路遥纪念馆作为馆藏文物永久展出。
年9月、10月,作为海外文化交流大使,两次率队访问韩国。其中,10月28日,其书法作品“海纳百川”,在韩国平泽市举办的中韩传统服饰文化交流表演中获奖。年4月15日,率队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4月16日,在新中服饰文化交流中和5月4日韩国仁川市文化交流中,书法作品分别获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