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板胡 >> 板胡前景 >> 正文 >> 正文

陕北高原一抹动人风景,山坡坡上开满山丹

来源:板胡 时间:2022/9/24

(五十九)陕北剪纸

最早对剪纸的印象来自窗花。每逢过年,总会看到母亲与邻居同她年龄不差上下拖儿带女,跟前已经吊一堆娃娃的年轻女人们在一块递窗花底样,剪窗花,贴窗花。每到这时,母亲会在糊窗前,将窗子上贴了一年的窗花连同麻纸一块揭下来,或者是揭起自己家的炕席,取出席边底下压得头年剪完窗花,留下的底样,找来红纸、绿纸,剪成底样大小的样纸叠成一叠,用针别在一起,水湿,拿在灯下,用煤油灯粗黑的黑烟,将窗花的底样不同的线条,不同的神态熏在底页的红绿纸上。之后,再用小剪从里到外,或从外到里将中间烟熏黑的地方镂空,将外边扩齐。

陕北剪纸

那时候,剪窗花用的纸张与写对联用的都一样,都是价格较便宜的红黄绿纸。这种纸薄、脆,剪贴时容易撕破。后来是红绿油光纸。这种纸,纸质厚,纤维量大,结实耐戳打;艳,颜色亮。表面似打了层蜡似的,光滑光滑,太阳底下闪光发亮。好像是一毛三一张,放到现在起码是一块多钱一张。那会,一斤白菜才一分五,可想而知,那张纸多贵。母亲嫌那纸贵,舍不得浪费钱,每年过年打发我出去买纸,做就是两张。个子瘦小的我,常常是从家住的民航站起身,边走边耍走到了城里东关百货门市,或者是城里小东门的自由市场,买糊窗的麻纸时,顺便一块便将剪窗花的红绿两色的油光纸买回了家。

色纸买回家后,母亲将它沓在底样上剪出的大白菜,跟活白菜一样。边股是套的铰了的贴在白麻纸窗棂格子的白的。叶子是沓在绿色油光纸剪下来的绿格盈盈的翠的。又粗又壮的白菜贴在窗格子上,马上变得活泛,有了生气,春天还没到就看到绿色的生命。

陕北的窗花出自民间,主要在窗户上展示,所以说它是窑洞里的艺术,更是窗户上的艺术。窑洞对于陕北人来说就是生命的全部,是陕北人保护和容纳物品的安全空间,是陕北人抒发情感和建设精神世界的眉眼。在陕北,门窗框架的立起不是门窗工程的终结,恰恰相反,才是生命和使命,日常生活的开始。男人在黄土地里刨挖,女人则在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操磨光景,在窗户上展开了一系列的民俗活动。在她们看来,如果窑洞门窗是一个人的体格的话,窗花无疑就是装扮这个人体格的饰物和服装。而窑洞窗棂才是她们展示自己作品最好的衣架,尤其是张贴窗花的窗棂空格。

延安火车站组织的剪纸活动闹元宵

陕北人对窗花这一古老文化观念和创作技艺的世代传承,促进了窗花的发展和演化,形成陕北窗花特有的风格、形式及内涵。在陕北农村每个窑洞窗户都是一个窗花的小型展览场所,全村就是一个很大的窗花艺术世界。特别在春节,家家户户窗户贴的那花花绿绿,异彩纷呈、星罗棋布、形态各异的窗花,使得古朴轻盈的门窗顿时显得格外灵巧、美观。

陕北窗花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她不仅有着匹配主人身份的文化元素的文化性格,而是有着体现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其朴素的造型语言和艺术形式,不仅具有显著的“乡土性”“原生性”特征,而且散发和传递着陕北人朴素的情感追求和生活理想。南窑则窗花剪的好的,要数心灵手巧的冯二婆姨。灵到,一看就会;看到什么,会剪什么。巧到,剪什么,像什么。“好女子手是巧的,石榴牡丹是冒铰的。”猪狗牛样,燕燕雀雀惟妙惟肖。陕北的男人浓眉大眼,身材魁梧,豁达豪爽,能说会唱。陕北女人,俊格蛋蛋,灵格泛泛,心灵手巧,剪窗花,纳鞋垫,光景过的棱格铮铮。

冯二婆姨个子不高,眼窝花梢梢的,小巧玲珑,腼腆。两口子是两姨结亲。我们去南窑则时,他们一大家子是新安户,两个人还没结婚。没结婚前冯二婆姨喊婆婆叫姨姨,结了婚姨姨成婆婆,喊姨姨就喊妈了。婆婆挑剔,俩口子刚结婚那会也常生气。婆婆总向着儿,数落媳妇。说媳妇:婆姨人家在男人跟前能那么危险哩!我们走后,政策好了,市场开放后,俩口子在村里一有经商头脑的灵醒人点拨下,在大东门市场上摆了个卖童衣鞋袜的摊位,挣了些钱,光景变好了。几年之后,城市改造,零散户进入大商场,由于租赁费太高,一家人这才退出了市场,回到南窑则,开始经营林果项目,干起年轻时的本行,务劳菜水苹果。

延安火车站,小朋友展示陕北剪纸

前不久,我在兰家坪早市市场,走到一家卖玉米的农户跟前,数个买了几个嫩玉米。问农户:“你是哪个庄里的?身后忽然有人插话:“你是哪个庄里的?”我有点纳闷,心想这人我不认识么,生打生,怎敢抢的跟我搭话。转身一看,这不是冯二么。

眼睛本来就小的他,一看我认出了他,一双眼睛顿时笑得眯成一条缝,笑着对我说:“你从哪过来我倒认出来了。”问到他家里的大人娃娃现在情况?他说:“两个小子(儿子)都成事了。大的在西安,说给延长石油总公司那个老总开车的哩,老总是谁,他把名字忘了。儿媳妇在城里给人家站商场,孙子亲家看的给招呼着哩。老二井队上看油井的哩,年是刚结婚。弟兄两个都在城里买了房子。”

话说到这时,他脸上洋溢着满足地笑容。说着他从电动三轮里拿起个南瓜,死活要塞给我,让我拿上。两个推让了半天,我看我拗不过他,慌忙在他的机动三轮里拈了颗长的丑的,卖不上价的水梨,心想:这样也算把你的心领了。孰料,他看见后不但不依。反而从筐子里另外拈了颗大的,夺下小的,非要我将那大的吃了。俩个撕挖了半天,直到有人走到他的摊上问他水梨多少钱一斤,我才趁他手脚腾开的机会,一口朝那丑梨咬去。那颗梨虽丑但甜,我吃的高兴。因为,我知道庄户人靠务劳几棵树棵来钱的不易。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川道相连,山峦连绵,土地瘠薄,十年九旱。那些年,家家户户都是那么个穷样子,穷的什么没了,只剩下娃娃们满山二坬疯跑野罡的疯耍!然而,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和恶劣的生活环境下,在这块贫瘠而广袤的土地上,深厚的黄土文化积淀,不仅培育和滋养出了厚重的黄土文化,而且还滋养出了传统的民间剪纸和陕北窗花。用一位民间艺术家的话说:是艰苦的自然环境,磨练了人们的意志,造就了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乐观的人生信条,使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生,反倒变得豁达开朗;使庄户人简单朴素的生活风生水起,变得有滋有味,喜气洋洋!

窗花流露出浓浓年味

陕北窗花仅仅是陕北剪纸的的一部分,她是陕北农耕文化的产物,是陕北剪纸的浓缩,也是陕北劳动妇女智慧的结晶。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趣多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

今天的陕北窗花已经从过去过年家户之间烘托年的喜庆吉祥气氛的民间艺术,变成了一种现代工艺美术品,随同剪纸漂洋过海,一块登上了世界艺术殿堂,成为西方人眼中“东方的毕加索”。许许多多爱好剪纸的民间艺人也因为剪纸名扬天下。贾四贵、李秀英等人的代表作品,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陕北窗花植根于黄土地,其形象生动,内容丰富。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吃喝拉撒睡,宗教巫术两性繁衍的各个方面,是民生基础的基础,是一种以阴阳极致的镂空手法反映表现中华民族民俗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内涵的优秀民间艺术,被艺术家们称誉为:写在窗格上的信天游。成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的守护神。“

寒冬腊月出不了门,只缘土窑暖烘烘。坐在炕头剪窗花,待到雪浴又是春。”今天是冬至,再过一个来月就是春节。到时南窑则心灵手巧的婆姨女子剪出的窗花,定会长上翅膀唱着信天游飞出南窑则,飞向千家万户!

(六十)

小队社员推荐后,大队还对各小队推荐上来的招工要走的知青有个顺序排列。支部大会上,生怕招工名额再有变化,自己走不了的,当年插队时闹得不到后队,要留前队,后来靠巴结队干入了党,还拣了个大队党支部委员,嘴甜眼皮活,见了老婆喊干妈,见了老汉叫干大,仁分礼气的王兀又像当年分队时大闹公社会场一样,来了个大闹支部大会。

陕北热闹过大年

当初口口声声要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投机分子,这会竟然厚颜无耻的站出来说到:“不行,如果我这个大队党支部委员这回招工走不了的话,侯家沟大队没有一个知青能走的了。”他说:“论政治面貌我是党员;论表现,他们谁也不如我!”在场的人听了他的话虽然心里不舒服,但碍于情面,不愿惹人。只有一个人因为听他说得话,越听越听不下去,最后实在憋不住了终于出了口,指着他的鼻子说:“王兀,你不能一个萝卜两头切,有点利,都叫你一个占了么!如果说你当初就有这个想法的话,连党都不要入。你说你论政治面貌是党员,论表现全大队的知识青年谁都比不过你。

那么我问你,你说你来队里插队三年,组织上和侯家沟大队的社员亏待你了没有?你说论表现,全大队的几十号知识青年谁也比不过你。按你这么个说法,你插队这三年天天跟社员一块山里劳动着哩,别的知青这几年是仰到阳崖根根晒太阳去了!”这位早年当过兵,回乡后在大队担任几十年队干,秉性耿直说话干脆姓翟的党支部副书记,终于不怕惹人,把得罪人的话说了。会场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姓翟的副书记继续毫不客气的说到:“你还说你是大队党支部委员。没想到,你一个党员,在党最需要你的时候,除不起模范带头作用,反而当逃兵。果真如此,你那会连党都不要入算了!”

陕北剪纸

“时穷节乃现,板荡识贤臣。”而在侯家沟大队的另一个会场里,一群人仍在争吵着谁走谁留。当人们吵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后窑掌圪崂里站起一位文静的姑娘。只见她从容冷静的扫视了会场的一圈后,平静的说到:“感谢队里社员对我的信任,刚才大家在推荐招工对象表决时,说了好多表扬我的话,我很感动。今年招工名额少,我们十几个女同学,只给了三个名额。按照现在的推荐结果,得票最多的三人中,与我们同年来到队上插队的同学连我在内一共两人,而在我们之前插队的同学只有一人。实际上在我们这十几位女同学中,比我们这些晚来队上的同学早来的,年限长的同学有一半人。这些同学大多数人家庭条件都不好,不是家中弟妹多,就是父母拖累大的困难户。这些年,她们本人,以及她们的父母为了支持她们在农村安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没少操心。

现在招工的机会来了,由于种种原因,多数人不能实现父母当年送她们插队走时,期望她们日后招工早点走了,家里多一个有工作的,多个前帮后手的愿望,这让我们心里变得很矛盾。我和我们这些同学都是好同学,她们的父母就是我们的父母。所以,我愿意将大家刚才推荐我的这个名额让出来,让给她们,让给她们中间家里有困难的同学,让她们先走!”她的话说的诚恳,话音一落,个别同学感动的哭出声。

这是个性情朴实温婉,端庄秀丽,看上去个头瘦小,身体有些羸弱单薄,但天生丽质、清新脱俗、热情大方,吃苦耐劳的姑娘。夏天腿上穿一条打补丁的蓝裤子,上身穿件学生装的红卫服,与社员们一块出工在川道菜园;冬天脖子上围个围脖,裹着那张性格刚强而坚毅的冻的发紫的小脸蛋,奋战在农田基本建设工地第一线。让人有些纳闷不解的是插队三年,别的同学的家长不知来队里看过他们有多少回,唯有她,家长没来看过她一次。因而在组里同学脑海里,她的父母是干什么,家庭成员有谁,到现在始终还是个谜。

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

这会,想到自己插队不久,组织上就让自己挑起了大队团支部副书记的重担,紧接着又给队上妇女们做工作,选举她担任了小队妇女队长。前不久,又让自己实现了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光荣的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一位知青中少有的共产党员,并让自己参加了地县知识青年积极分子表彰大会。用她自己的话说,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每前进一步,都少不了有组织对自己关怀和培养。此刻,当自己在看到今年招工名额少,够条件的同学多,想到眼前正是组织考验自己,需要自己牺牲个人利益;想到作为一个新党员,如果这个时候再不主动站出来,为组织排忧解难,不但等于辜负了组织对自己多年的关心培养,同时也辜负了组织给予自己的殷切希望,会让社员和组里的同学们对自己感到失望时,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的她,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愿望。

已经有两年没见母亲面了的叶红,母亲是烈士的女儿。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投身革命的外祖父还是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因为儿时读过几天私塾,参加工作后,先被分配到边区印刷厂的当伙房管理员。后来又被调到新成立新华造纸厂任厂长。那时候纸张缺,用的都是马兰纸。那纸粗糙,发黑。后来边区有了自己的造纸厂,取名为新华造纸厂,与当时的新华书店、光华农场同步。那时候手工制作的多是麻纸,原料多是废旧的草绳、草鞋和秸秆,回收的、麻绳头子、鞋底子作原料用手工铡刀铡碎捣烂后倒入池中,发酵后经过细簚的筛子过滤,加入火碱溶解,直到溶解后的原料变成绒柔的纸浆后,才由工匠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制作成麻纸,刷在墙上晾干。党中央在延安时期,麻纸是中央机关办公纸张,外祖父和他的同事们为此立下了功劳,受到毛主席多次表扬。

陕北剪纸

那时候母亲才刚出生不久。人长的漂亮,边区演员剧社当团员的外祖母,在一次下乡演出时,被狂犬咬伤,那会,医疗条件差,加之又在乡下错过了最佳的注射狂犬疫苗的时间,百天头上身亡。那时叶红母亲还没断奶。好在,刚刚生过孩子的姑母孩子夭折。因此,母亲是她的姑姑奶大的。

扶眉战役后,外祖父随我西北野战军打下兰州。西宁解放后,留在青海。母亲留在了西安,进入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当了名播音员,再后来走上了领导岗位。

叶红的父亲是陕西人民艺术剧院的板胡名家。十几岁起,就进入了剧院。文化革命中作为舞台上宣传封资修的代表人物,被迫害致死。因此上说叶红应该是一颗革命的红色种子,老八路的后代,也是烈士的后代。但是,聪明伶俐,求知上进的她,从来不以自己的出身为资本,以自己家庭成员贡献居功自傲,在同学中炫耀自己。而母亲呢?从她当年报名插队走,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从来没有来看过她,更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自己的身份。由于组里的同学都是当地的知识青年,与自己不是来自一个学校,所以,这些同学很少有人知道她的社会背景,家庭成员。只知道她有一个在地区行署工作的姑姑,知道她从小在姑姑身边长大,出身革命家庭。

叶红是在我们走后第二年春上,大队在南窑则前沟岔鬼门关打坝,冻土下来,为抢救身边的另一位社员身亡的。在大坝即将打成最后时刻,倒在坝梁。实现她自己的入党誓言!

旅客在延安火车站参加剪纸活动

叶红追悼会,场面非常壮观。公社的人来了,县上的人来了,人们这才知道叶红是烈士的后代,母亲是高干。叶红母亲人消瘦,这位红色的革命后代,从女儿插队到死,从来没有给队里打过一次招呼,没来生产队看过一次女儿。安葬叶红那天,公社召开追悼大会,村口不远处白灰刷过的土墙上是毛主席四九年给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的复电,性格坚毅刚强的母亲走到叶红棺材跟前,揭起搭在女儿脸上的黄色的裱纸,看完女儿的仪容后,强忍着失去女儿的悲痛,当着在场所有社员的面深深地鞠个躬,深情地说完:“谢谢你们为我培养了一个好女儿”后,转身缓慢地走向吉普车,悄然离去!

郑重声明:出于创作需要,作品《南窑则》部分情节均为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莫对号入座!——作者

作者简介:

作者生活照

▋作者:高飞,原名高和平。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插过队,当过民小教师。77年入铁路工作,干过列检,换过闸瓦,烧过锅炉,当过法官。为证明自己的爱好和价值,走出大巴山,早先搞过通讯报道。后因个人经历触痛,开始学习文学创作。作品散见《延安文学》和地市,路内报刊。创作作品有中篇小说《汉江在这拐了个弯》;散文《老沟的腊月》《列车行进在西延线》《山上那棵黢树》《额吉》等。

往期连载链接:

陕北高原一抹动人风景,《山坡坡上开满山丹丹花》,连载之二十六

陕北高原一抹动人风景,《山坡坡上开满山丹丹花》,连载之二十七

陕北高原一抹动人风景,《山坡坡上开满山丹丹花》,连载之二十八

陕北高原一抹动人风景,《山坡坡上开满山丹丹花》,连载之二十九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