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板胡 >> 板胡前景 >> 正文 >> 正文

豫剧传统经典唱段与受众关系的思考出彩中

来源:板胡 时间:2022/8/9
白癜风治疗世家传承人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707/5523361.html

上世纪50、60年代,戏曲、曲艺几乎是广大民众唯一的文化娱乐生活的选择。这其中除戏剧文学、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传统伦理道德、精神寄托等众多文化层面与艺术表现因素外,其广大民众对唱腔音乐的审美接受与所给他们带来的审美娱悦,不但极大丰富了百姓的精神家园,更是推动地方戏艺术发展的重要文化支撑。在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豫剧艺术家在长期与观众面对面的互动中所形成的艺术特色与对审美群体的影响,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一、唱腔意识

老一代豫剧表演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极具体现自身艺术个性的唱腔经验。为此,其唱腔大都既是她(他)们唱的,也是她(他)们创的。这是早年形成各豫剧流派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受众对各艺术家声腔艺术风格的审美选择与认知的重要原因。老一代艺术家自觉的唱腔意识与自身艺术风格形成的关系,是需思考和探究的。

二、特定审美

长期以来,豫剧的受众是在高台、剧院等场所的审美体验中熟知的豫剧艺术,这种面对面的身临其境所带给受众的艺术感染力是各种媒体传播所不可替代的。即使在当下的基层演出中,不能满足豫剧观众要求加“清唱”的需求,仍有可能弱化地方戏受众群体的特定审美情绪。

三、审美接受

豫剧传统经典唱段,尤其是在古装戏名剧中,各不同风格的艺术家在“祥符调”影响下所共同遵守的并已具“程式化”的典型音乐语汇,已成为广大受众群体审美接受的定势,这种定势所产生的剧种“亲和力”是不容忽视的。同时也形成了受众群体相对衡定的“认知符号”甚至产生“审美期待”,这一特定的审美认同与期待在当代仍有着重要的美学意义。纵观中国戏曲艺术独具的音乐特征,如豫剧传统、、等已具程式结构的板式与传统音乐语汇不但没有产生变相重复之审美疲劳,却使受众有着常听常新、百听不厌的审美满足感和审美期待。为此,豫剧的受众群体常对某些当代出现的那种脱离豫剧艺术本体风格的新创剧目发出“改的不像豫剧啦”、“没豫剧味啦”等评语,这一点不但是与西方歌剧、交响音乐、流行音乐审美心态的重要区别之处,更是它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文化价值所在。

四、音色演奏特征

长期以来,豫剧的受众群体除对剧目、声腔特征、演员风格等认知外,其对豫剧的主奏乐器——板胡的音色与其演奏特征同样有着极其敏锐的感知。可以说对豫剧板胡音色的感知已成为广大受众心目中对剧种认知的衡定符号,这一点,同样是受众群体在长期的审美积累中所形成的。豫剧受众群体在审美过程中,如不能感受到板胡在过门、托腔中独具的音色,同样会出现不满足感甚至是审美排斥等。如传统的中板胡与打击乐结合所形成的音乐情势,可以说是任何其它手法所不可替代的。为此,在当代豫剧音乐创作中,尤其是配器手法中对板胡的运用是极其需要考虑的。

五、新受众群体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豫剧现代戏发展很快,其中《朝阳沟》成功的音乐创作使其很多优秀唱段迅速在广大百姓中传唱。长期听惯不同流派古装剧唱腔风格的广大受众群体能如此自觉痴迷的喜欢《朝阳沟》的唱腔,足以说明豫剧的广大受众群体在长期的祥符调、豫东调、豫西调、沙河调、高调等不同风格的审美积淀中,已具有了高素质的对豫剧音乐的审美取舍和对优秀新腔的接受力。戏曲是团队艺术,其音乐创作同样如此。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豫剧三团《朝阳沟》剧组无论是编剧、导演、音乐、乐队、演员、舞美在创作中的合作精神与源自生活、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理念,是创作出人物形象鲜明、文学语言生动、唱腔节奏明快、上口易传的优秀唱段并很快被广大受众所接受的重要原因。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朝阳沟》那带着时代烙印的唱腔仍被广大受众所青睐和传唱,对当代豫剧音乐创作尤其是怎样面对新的受众群体依然是值得潜心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六、载体延伸传播社会特征

长期以来,豫剧广大受众群体中的“迷”者,大都对众多经典唱段具有自己演唱或跟着哼唱的自娱能力和爱好,他们更多是在看大戏中听会的,而不是靠谱子学会的。为此,能否常看常听,是广大受众走进豫剧艺术的关键。虽然当代文化娱乐的选择已具多元化,但在中原地区,看戏听戏仍是广大百姓的首选。可以说,豫剧经典唱段的艺术魅力与生命力是与受众的百听不厌分不开的,而这种以人为载体的延伸传播正是大众文化的社会特征,在当代仍有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豫剧经典唱段的艺术风格对受众的影响不仅存在广大百姓之中,同时对当代戏曲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尤其是在戏曲批评领域,同样存在着“风格美学”的思考。从历史上看,豫剧经典唱段是广大受众处于文化层次较低、娱乐方式单一、环境相对封闭、生活节奏缓慢的时代所形成的。受众群体是在长期与豫剧艺术面对面,在看大戏的过程中随着戏剧人物命运与情感的发展而接受的经典唱段,造就了受众对豫剧艺术自觉、入心、纯粹的审美感受与记忆。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和受众生活环境的变化,豫剧经典唱段逐步脱离大戏而走向“音乐会”化的趋势越来越突出,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它以当代“快餐文化”的呈现特征出现在诸如电视戏曲栏目、电台、戏曲茶楼、各种综艺晚会之中,已成为豫剧经典唱段新的传播途径并培养和影响着新的受众群体,尤其是青年受众。为此,怎样充分利用当代媒体技术使豫剧经典唱段作为特定的文化符号进入当代受众的审美记忆,同样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新课题。

豫剧艺术在中原文化的长期滋润下,经几代艺术家的不懈追求与创造,逐步形成了各具流派风格与地域特色的声腔艺术,并成为影响至今的剧种声腔母语体系。近百年来,随着豫剧艺术的不断发展,其最能代表各地域特色、流派特点的经典唱段,已成为豫剧声腔艺术的特定剧种语汇至今仍影响着豫剧观众的审美取舍。可以说,豫剧经典唱段是超越历史时空,并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艺术名作。

综上所述,对豫剧代表剧目中经典流行唱段的艺术特色与当代受众关系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与社会调查分析,尤其在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语境下,在其面对多元文化与自身生态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将对豫剧艺术的当代创作和如何走进当代受众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仅是理论的观照,同样也是对豫剧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271.html